一段时间以来,“内卷不如外拓”“不出海就出局”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共识,海外投资布局的步伐明显加快。
2017年全球贸易冲突初起之时,不少中国企业选择放慢出海速度,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遽然缩减,而今天外部环境更加严峻,中国企业却选择迎难而上,加速出海,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是唯一的动因吗?
现阶段中国企业的新一波“出海潮”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。
第一,分析经济指标发现:中国企业出海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,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主动选择。
研究发现,主要发达国家多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迎来企业出海高峰(美国为20世纪70年代,日本为20世纪90年代),中国企业也在这一阶段步入出海高潮,呈现一致规律。
研究发现,主要发达国家多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迎来企业出海高峰(美国为20世纪70年代,日本为20世纪90年代),中国企业也在这一阶段步入出海高潮,呈现一致规律。
从外贸依存度看,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1990—2010年间先升后降,与全球总体走向基本一致。当前中国外贸依存度(约35%)高于美国(约20%),与英、法大致相当,经济结构总体合理。
从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看,1990—2000年中国以“引进来”为主,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990年的102.89亿美元猛增至2000年的593.56亿美元;2001—2016年以“走出去”为主,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001年的69亿美元飙升至2016年的1961亿美元,分布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;2016年至今,我国维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的均衡,巩固双向投资大国地位。
企业发展与国家经济有密切关系,出海速度与国家发展水平紧密相连。
根据《财富》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,拥有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第1—4名国家依次为中国、美国、日本、德国。同时根据联合国贸促会《世界投资报告》和我国商务部数据,202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第1—4名国家依次为美国、中国、日本、德国。而这4国同样是2022年、2023年GDP总量的全球前4强。
这表明:当一国的经济体量越大,该国企业的实力越强,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能力也越高,对外投资也会不断增加,这是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客观现象。
结中国企业出海历程发现:中国企业经历了三波“出海潮”,比西方发达国家“后发出海”,由此产生独特的优势和挑战。
第一波出海潮是2001—2008年,中国企业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和制造能力,以产品出口、OEM/ODM代工形式进入全球产业链的生产环节,出海目的是获取经济利润。
第二波出海潮是2008—2016年,中国企业优势在于完成资本积累,不再满足于做“全球代工厂”,跨国并购成为出海主要形式,出海目的是获取核心能力,实现生产成本最小化。
第三波出海潮是2016年至今,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催生产业集聚和产能扩张,中国企业优势在于充分市场竞争中迭代出来的核心技术、供应链管理能力、商业模式,出海拓展国际市场是符合发展规律的“必选项”,出海目的从“产品出海”转变为“产业出海”。
由于技术迭代持续加速、高精技术不断突破、全球经济格局日益呈现区域化发展的特征,各国都在加快调整产业布局,抢占未来发展先机,由此判断:当前正处于全球产供链调整的重要窗口期,中国企业应当凭借第三波出海潮完善全球产供链布局。
未来,中国企业的出海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输出,更是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。企业将更加注重本土化运营与全球战略的深度融合,实现从“走出去”到“走进去”的跨越式发展。
杭州米客科技是一家集亚马逊代运营、亚马逊实操培训、亚马逊培训指导、跨境电商行业解决方案、跨境电商代运营和国际推广服务为一体的新型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商。咨询热线:400 853 8188